广东开放大学 | 广东老年大学

学院动态

院士学者书记校长纵谈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20-09-28        作者:文:陈业林;图:陈锐军、谌亮军       审核:宋波        编辑:陈业林        来源:         点击:

92627日,岭南学术论坛持续进行,珠岛宾馆红棉厅里高峰对话,百家争鸣,气氛热烈。院士、“长江学者”、大学书记校长、著名学者等分别作了近40场精彩的主旨报告、主题或专题发言,既有内地专家的精辟论述,也有港澳学者的独到见解,内容涉及中华文明与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与文化认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港澳青少年教育、家国情怀与校园文化等多个研究领域,为与会人员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思想盛宴、文化盛宴。

院士说: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重大问题,让创新植根于存在的意义

被广大学生亲切称为“根叔”的李培根院士以宏大的视野,从哲学思辨层面谈了对“存在与情怀”的理解和思考。他以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阐释了“作为存在的善”、“超自然的存在”、“自由意志”、“关注人类的存在”等,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进行了反思。他指出,教育的“善”要关注“自为的存在”。“人得在生存中创造他的存在。”李院士说道,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引导学生对超自然存在的向往,要有批判性思维,关注人类社会重大问题,关注人的生存困境。“人生的意义体现为人本身的行动,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李焯芬院士通过视频表示,论坛“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主题非常有意义。他结合自己在海外生活的感受,谈了海外华侨华人深切的家国情怀,指出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增进香港青年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认同和祖国认同。


李培根院士作主旨报告

李焯芬院士通过录制视频发言


“长江学者”说:技术文化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陈廷柱教授认为,寻求文化认同需要传承和强化“家国情怀”,中国高等教育传统首重“立己达人”之德,体认和践行“立己达人”是厚植家国情怀最佳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需要大学确立造福人类与地球的高等教育价值理念,要将“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为建设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实现团结和共担责任的意识”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和宗旨。

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通过对旧金山湾区的考察指出,技术超越教育物理空间的约束,带来教育价值观的变化,推动教育制度的变革,要寻求技术文化的植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对文化认同何以必要与可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是民族凝聚的纽带,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基石。文化认同有助于增进文化认知,涵养文化情感,建构文化主体意识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长江学者”作主题发言

 

书记校长说:让校园文化成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肥沃土壤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认为,家国情怀,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类责任。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应该体现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引领者。“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要对得起时代,要做对学生最有价值的人。”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教授表示,“大学文化的培育唯有通过积极构建气质鲜明的家国情怀精神,自觉彰显大学文化的个性和特色,方能自觉担当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推动大学文化传承的实现。”岭南师范学院院长兰艳泽教授认为,立德树人的家国情怀教育,要通过挖掘和弘扬校本特色文化、凝练大学精神;通过精心策划打造品牌实践活动、榜样示范;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景观,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校园文化成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肥沃土壤”。

沙巴体育平台党委书记罗海鸥展示品读了沙巴体育平台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指出可以利用景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沙巴体育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精神、中山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景观建设,营造了国学园、中山园、立德广场、溯源广场、犇犇广场等系列文化景观,让广大师生观景品文、悟蕴明道,感悟出什么是文化的“根”、教育的“本”和技术(学术)的魂。罗书记进一步表示,广东开放大学作为一所老百姓身边的新型大学,甘做高等教育生态体系里“绿化大地、摇醒天空”的小草,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刘文清校长介绍了沙巴体育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开展开放大学试点建设,推进转型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她指出,坚持为构建“面向人人”的“终身学习”体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就是广东开放大学的家国情怀;也是广东开放大学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厚植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

书记校长作主题发言


著名学者说:大学的薪火相传在于斯文的延续,而非在庸俗的泥淖里越陷越深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探讨了“大学与斯文”的关系,认为“斯振大学”不仅在于显性的形而下的礼仪、礼数等规制,也在于内隐的形而上的大学自身的灵魂,即大学的骨气、风骨。“大学的薪火相传在于斯文的延续,而非在庸俗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中国人民大学张文良教授指出,“书院”代表着经典教育、人文道德教育、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代表着互琢互磨、教学相长的师生模式,对当代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争夺战及人才个体迁徙现象,对教育进行了再思考,感悟教育应该更有温度。他认为,教育要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要坚守“始终如一”的教育品格,要做一名有情怀的教师。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杨宏海教授认为要活化利用深港两地积累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深港两地的文化认同,培育青少年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著名诗人黄礼孩认为,校园文化景观是一个精神空间,是心灵的场所,“让多元形态、价值和个人能在一个富有内涵的环境中沟通、共存,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个整体,为场景所产生的能力所滋养。”

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通过视频作专题发言。他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与文化认同”为题,解读了文天祥诗作《过零丁洋》《正气歌》及所写赞辞,赞其忠于所学所信,视死如归,爱国精神,气吞寰宇。澳门博物馆原馆长陈迎宪探究了澳门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他们的著作,以及澳门人爱国爱澳的实践轨迹,认为正因为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基因,澳门建构起了最大公约数、大家普遍接受的“爱国爱澳”共识和理念。

 

专家学者作专题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观点、理论、思想互相碰撞,交织出智慧的火花。报告发言结束后,广东伦理学会会长李萍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她指出,这是一场扎实且开放的论坛。“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的主题非常有张力,与会专家学者站在“新时代”,立足中国大地,着眼于中国文化教育,从哲学、历史、社会、教育、实践等多个视角开展交流研讨。同时,广大专家学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探讨了中西文化。李会长表示,要秉承“和合共生”理念,在促进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明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保持对自身文化自信、耐力和定力的同时,要继续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李萍会长作论坛总结

 

罗书记在闭幕讲话中表示,本次论坛亮点纷呈,精彩绝伦。一是我们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具有岭南特色的珠岛宾馆研讨“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主题,意义非凡。二是承办这一场高水平、高规格、高质量的论坛,是广东开放大学聚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办学传统的回归与超越。三是论坛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元视角综合交叉的特点。既有理论的系统阐述,又有典型个案的透彻分析;既有对历史的回望与思考,又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探究;既有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又有文化工作者的经验之谈;既有本土的解读,又有国际的视野。四是论坛体现了统一的多元性。在统一的主题下进行多元化的探讨。出席嘉宾涵盖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政界、商界,包括粤港澳三地,在多维视角下研讨中华文化与家国责任情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一体化发展,共话新时代立德树人,取得了丰硕成果。

“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罗书记引用张之洞的话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次学术论坛必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大学文化建设及育人育才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我们要更加自信地传播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让世界知道“中国味”。

 



会议现场

 

 

 

版权所有 2009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沙巴体育平台  粤ICP备05008834号
学院信箱: xb@gdrtvu.edu.cn  党委信箱: dw@gdrtvu.edu.cn  校长信箱: xz@gdrtvu.edu.cn

手机版